站内搜索-

5种人饭后散步可能“要命”,医生:你陷入了这4个走路误区!

2017-11-23

世卫组织把散步作为全世界最好的运动,因为它既不用借助任何体育设施,又无需老师辅导,人人都能做,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。

很多人喜欢把散步放在饭后,走一走,促进消化,正像常言道: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”

但其实,饭后散步也有不少讲究,如果“散错了步”,非但不能活到“九十九”,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
一、5种人不适合饭后散步

1、冠心病、心绞痛患者

此类患者若在进食后,立即进行大运动量活动,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。

正确方式:最好餐后1小时再散步,每次半小时,注意步速不要过快。

2、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、糖尿病患者

饭后马上散步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,导致头晕乏力,甚至昏厥。

正确方式:饭后最好静坐闭目养神10~30分钟再散步;散步时最好上身挺直,否则可能压迫胸部,影响心脏功能;走路最好前脚掌着地,不要后脚跟先落地,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振动中,易引起一过性头晕。

3、贫血、低血压患者

饭后大量血液会供给胃部,散步时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,出现头昏、目眩,甚至昏厥。

正确方式:可以选择早起散步。

4、胃下垂患者

饭后胃内食物充盈,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,会增加胃的振动,加重胃的负担,引起或加重胃下垂。

正确方式:这些朋友非但饭后不宜散步,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,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。

5、慢性活动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患者

饭后立刻散步会增加胃肠蠕动,吃进去的食物对胃壁产生刺激,不利于胃黏膜修复。

正确方式:最好餐后1小时再散步,步速不要过快。

二、4个散步误区要小心

1、吃完饭就散步

其实,对于一般人来说,最好饭后约20~30分钟再散步。

因为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,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,进行初步消化,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。所以,饭后应该适当休息一下,既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,从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,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。

2、盲目效仿他人

散步时候,我们会发现现在很流行倒着走,这种走路姿势能刺激平常不常活动的肌肉,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人体平衡力,还可以增强腰部力量。但有些老人是不适合跟风的,因为如果没有注意查看周边环境,倒着走就很容易摔倒。

其实,走得慢,手臂前后自然摆动最好,没必要刻意增加动作。

3、散步必须找整块时间

很多人觉得平常这么忙,根本没有时间散步。但其实,上班族可以见缝插针地来散步,比如上下班就是最好的步行机会,如果步行路程少于40分钟,不妨试试走路上下班,这样一天的运动量可以轻松完成。

路远的,距离目的地两三站地时也可以提前下车走回去。此外,午休时间可以在办公室周围走走散散步。

4、用跑步机代替户外散步

有些人说天气不好我就不出门锻炼了,在跑步机走就行,但这仅仅适合年轻人,老年人不宜尝试。

因为走路时人能够自行调节速度,但在跑步机上只能被动跟上机器的节奏,一旦体力跟不上了,很容易出现意外。

(仅供参考)

河北省药师协会
Copyright © 2003-2013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冀ICP备16008306号